毕业论文
您现在的位置: 白马寺 >> 白马寺新闻 >> 正文 >> 正文

历史开讲Retitle1683603

来源:白马寺 时间:2023/11/19

“寺”和“庙”不是一回事,作为炎黄子孙要知道,别再拜错了

寺庙中的“寺”和“庙”是一个意思?

如果这么想可就错了,在古代这两个字的意思大有不同,甚至都不在一个系统。作为炎黄子孙,一定要搞清楚里面的意思,别拜错了。

那么两个字分别的含义是什么,为什么后来会结合到一起?

这就要从一个有趣的故事开始说起。

在公元67年,汉朝皇帝汉明帝做了一个怪梦,他梦到有一个金人从天空之中缓缓的落下,汉武帝被这个金人的金光晃的睁不开眼。

第二天汉武帝就召来很多大臣为他解梦,他向这些大臣描述昨晚所做的梦境。

当汉武帝说完,大臣们面面相觑后,又缓缓的低下头,不敢吱声。

“这……这谁敢说呀?”其中一个大臣小声议论着。

不过并没有过多久,就有一位大臣傅毅站了出来,对汉武帝说道:“启禀皇上,您梦到的大概是天竺佛祖吧,这是吉兆呀。”

汉武帝听后哈哈大笑,问道:“这天竺佛祖是何方来头?”

傅毅为汉武帝解答到:“回禀皇上,这天竺佛祖也就是天竺国的佛祖,是享有最高盛誉的人啊,能给人带来福祉。”

“哦?那可能请到大殿上来?”汉武帝这样说道,“皇上,您可以派遣使臣去请下试试呀!”傅毅回道。

“那好,叫使臣进来。”汉武帝向大便上的太监招招手,太监应声出门,向外通禀:“使臣进殿。”

使臣弯着腰,弓着手进来,俯首跪拜:“皇上万岁万万岁!”“起来吧!朕给你派遣个任务,你去天竺国请祈佛祖过来。”

使臣在此之后,仅准备一个月就踏上征程。

在出发当日,傅毅到使臣门前,与使臣说道:“蔡大人,此行必然艰险,你可要小心呀!”“为了皇上的愿望,就算上刀山下火海,我也要去拼,这是我们做大臣的职责,不是吗?”

“蔡大人,能有这番鸿鹄壮志,是我朝的荣光,那就祝蔡大人一路顺风了。”

使臣听完这话,大手一挥,袖摆向后伸展,微风轻轻吹动袖口,右脚踏上马车台阶,左手轻扶马车车帘,向车内走去。

使臣肩负着汉武帝的厚望,一路向西前行,在途经一个小村庄之时,看到人人家中都摆着一个佛像,便与车夫说道:“停车,我下车去看看。”

在一个饼摊前面,一个小男孩正在伸手向饼摊摊主讨要一个饼吃,不要被饼摊摊主扬手轰了出去,“快走,哪里来的野孩子?”

使臣见状,马上让身旁的侍卫拿出钱财,向饼摊摊主买了一个饼,给了这个小男孩,小男孩拿了饼之后,马上扭头跑了。

饼摊摊主扭头,小声嘁了一声,“请问你们这里的人为什么每家每户都拜佛呀,这里可是有什么高僧?”

使臣说道,“哎呦,这你们外来的人就不知道了,这附近的摄摩腾可是一个佛法非常好的高僧,我们这里的人都受他拜拂呢!”

“可有这样的人,那他住在哪里呢?”使臣眼露流光,大声问道,“哝,就在村西尽头。”

使臣一路向西寻找,很快就找到这位高僧,并向高僧讲述来由,高僧听后十分开心,没过多久就跟随使臣来到了汉朝。

在这位高僧来到汉朝,见到汉武帝之后,汉武帝却犯了难,:“该让这位高僧住在哪里呢?我看还是为他建一个寺好,建一个好……”

“各位大臣,我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给这为从天竺来的高僧建一座寺,就称白马寺,你们看可好?”

大臣们听后又是一阵低头无语,直到有一位大臣站了出来说道,:“皇上,这怎么能行呢?这次是官府的象征啊,怎么能给一个和尚住呢?”

其他大臣们听后,也开始叽叽喳喳的热议,“行了,我说这么办就这么办,来人,下旨。”

在白马寺建成之后,后来人们就将“僧院”对标为“寺”,但“庙”又是怎么回事呢?

其实啊,“庙”也就是宗祠呀,是祭拜祖先的地方。

所以总结下来,“寺”指的是僧院,属于外来神明的供奉之地。而“庙”则属于中国本土,是本土对祖先以及著名历史人物的供奉之地。

不过到了近代,许多人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,就将两者合在一起,也就形成了较为奇葩的“寺庙”之说。

其实细心的人会发现,在古典籍以及一些接近历史的文学作品中,古代其实是把“寺”和“庙”分开的。

另外古代社会底层的人一般喜欢去庙里祈福,而中上层人士则喜欢去寺里上香。尤其是一些皇家佛寺,比如唐代的大相国寺,一般人也只能在外大殿拜佛,只有贵族才可以进入内大殿。

#历史开讲#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zlff/6720.html